海棠书屋 > 玄幻小说 > 穿越之名媛贵族 > 第101节
    民意的支持倒是出乎了宗室的意料,这让他们一定程度上也感受到了压力——不同于他们先前对东宫的施压,这一次,是《终生未婚的宗姬大人》引发的舆论反思。
    ——凭什么堂系和表系的差别这样大?这难道不应该反思吗?不应该改进吗?
    有道理就有一切,想反对的人除了提出干巴巴的“祖宗规矩”,并且很快被打脸(祖宗规矩也是因为古代生物学不发达,才会有这样的观念),淹没在了支持和反思的浪潮中。
    很多人先前并没有因为这种不同,意识到根源问题所在,如今也不禁反思起来。
    长柔公主是这个电影引发的舆论批判中,最大的人生赢家,不但精子银行得到了宣传,更重要的是,越来越多人的意识开始觉醒。
    很多时候,一种思潮不是一蹴而就,大部分人都在沉睡。如果不用力唤醒,便只能自己孤独地呐喊。可一旦唤醒了,众多声音,便可以汇聚成洪流,振聋发聩。
    长柔公主终于欣慰地看到大家讨论着母系、父系的宗族问题,有争论就有思想进步,很多人进而关注到了男女平等的继承权的问题。
    .
    朝贡国王室的消息自然也是灵通的,他们在金陵都有外交使节,将宗主国皇室发生的大事传递回去。太子赵宣向宗室提出婚事议案,自然也传到了朝贡国那里。
    对于西方的朝贡国来说,这倒是没什么——中华文明一统世界,但有些规矩,西方人毕竟不能体会到深意,只觉得蛮好啊,浪漫的恋情。
    许多朝贡国王室,积极地送上了支持与祝福——对于媛宗姬当年在西沙群岛的义举,他们总算是可以用行动来感谢她了。并且,赵宣毕竟是未来的朝贡体系之主,现在早早表态,也是好机会。
    .
    从国内的民意水涨船高,到朝贡体系中的国家纷纷支持,外人尚且如此,同族中人,又有何理由反对到底呢?
    宗室一年一度的宗亲会,这一年终于迎来了第二次。每次常会都有悬而未解的问题,今次依旧——东宫殿下的婚事,以及长柔公主提出的宗法改良。
    民意永远是撼动上位者最好的利器,老一辈宗亲们走到这一步,在面对着支持的民意下,在看着朝贡国祝福的态度后,终于是松了口——
    这场婚事,既然符合婚姻法、不违背生物遗传学,并且民意并无反对,那么,就同意吧。
    至于长柔公主提出的宗法改良,自然有其道理,当然,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。
    修补宗法制没什么,改得好万民拥戴,大家都高兴;但是宗法和朝贡体系,毕竟有着本质上的关联,中间弯弯绕绕太多了,修改需谨慎。
    所以族内虽然对此不再反对,但讨论通过的结果是:建立“宗族政策改良小组”,制定十年规划,用五年时间,先在全国范围调研,形成分析意见,寻找最合适的切入点,进行改良。而负责的组长,自然是长柔公主。
    如此,她也终于算是如愿以偿。从十八岁及笄礼那一年,第一次提出继承权议案,再到如今二十六岁,八年已去,却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。
    这个世界很明亮,而她在用自己的努力,让它变得更为光辉。
    皇帝坐在席位上,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,赵宣依然是列席,可是微微含笑的嘴角,和在阳光下明朗柔和的面庞,都已经把这个文静的孩子,内心喜悦的一面展露无疑。
    皇帝的口气中也多了几分欣慰,这漫长的一年拉锯战,终于是儿子打赢了。
    “如此,朕宣布,东宫太子赵宣议婚提案——通过。”
    75|结局(下)
    东宫的婚事,受到万众的瞩目,在宗族会上通过后,便昭告天下。
    这一代从出生起,被民众们狂热追捧了二十年的偶像式储君,终于也将组建自己的家庭,有了自己的人生。
    而他近段时间出现在新闻上时,神色也不复往日的清冷,更多了一种柔和的意味。
    这一代的人们,可谓是通过电视看着赵宣长大的。
    如今,殿下终于也要步入婚姻的殿堂了。欣慰之余,总也有几分伤感。是叹息时光荏苒,是少女憧憬梦断,是感念他毫无动摇地追求爱情,是欣慰他有了幸福的人生……
    粉丝们回顾着这二十二年,从赵宣出生,中央新闻的报喜,全国公休一天开始,他的人生便通过电视,与他们同行;到他的满月礼、抓周礼,入学开蒙的开笔礼……一步一步长大,变得成熟,变得果敢。
    储君殿下的新闻,伴随着多少同时代的孩子,上学,长大,工作,成家。
    而将来,他的儿子或女儿,也将继续伴随着下一代,在万众瞩目中成长,迎来自己崭新的人生。
    一代复一代,是以有了延续与传承。
    .
    各朝贡国的驻地公使,这段时间都“风声鹤唳”的,紧张不已。等收到皇室宗人府发布的通告后——
    帝室部瞬间被诸国铺天盖地的贺电淹没了!
    这就像十年大朝贡之前的正月一样,各国抢破头,争先恐后,生怕自己落于人后,急着发奏表。而三月一日,又是蜂拥而至,直接堵了金陵三座枢纽机场。
    当然,他们急着发贺电,自然是要赶紧讨好未来的皇后——千万不能小看政治人物的枕边风,很重要的!
    作为朝贡国,就是要以抱好宗主国的大腿为己任!
    从地缘政治上来讲,中国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好,如果世界上主要国际关系不是朝贡体系的话,地理劣势就会很明显的体现出来,周边威胁环伺。
    因此,深谙这一点的中央政府,对于朝贡关系非常重视。无论这个世界的中华,将来是否赵姓政权,都必须维护朝贡体系,让朝鲜、日本、琉球、安南做为中华文明核心圈,辐射全球。
    .
    开春之后,皇后也将长柔公主叫到了坤宁宫。女儿这段时间在忙宗法改良的事情,当人投身于自己追求的理想时,生命都充满了意义和珍贵,如今,公主正领导着对全国大江南北的调研。
    见她精神奕奕,皇后便也觉宽心。女儿毕竟是比儿子贴心的,有些体己话,也只有对公主说。
    “宣宣要给媛宗姬准备成人礼了,还叫了我和你父皇,去给她当双亲呢。”提起这桩事,皇后便笑了,赵宣对于准太子妃的成人礼一事,比他自己当年的加冠礼还挂心。“看他们俩和和美美的样子,我算是放下了心中一桩事。倒是你……”
    长柔公主见状,忙给她宽心:“母亲啊,咱不急,弟弟是储君,可以早点成婚开枝散叶,至于我,缘分到了自然就有了。”
    皇后慈爱地瞪了她一眼,拿她十分无奈。
    长柔公主笑盈盈地:“再说,我现在还在忙着修改宗法的事情呢。”
    皇后轻叹一声:“正好,有件事,我也要问问你,你就让我这个当母亲的心里有个数——你,会和你弟弟要求储君之位吗?”
    伴随着宗法改良,有一点是要逐渐推进的——那就是男女真正平等的继承权。
    也许它不会很快,因为任何改革,都会触犯既得利益者,受到阻挠,即便民心所向,也要徐徐图之。
    但是它总会实现,而当初长柔公主在成年后提出的第一项议案——顺位继承权,也就有了实现的可能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赵宣的储君之位,自然是要受到挑战。帝后都难免挂心此事。
    “母亲,我要的从来都不是继承权,而是平等。”
    长柔公主对皇后安抚地一笑,坚定道:“我这一代,已经不会有继承权的可能了。我只是希望,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下一代争取公平的环境。”
    她非常清楚,帝国储君需要怎样的人才。
    虽然她自幼接受国子监的精英教育,但到底不是赵宣从小所受的储君教育。
    如何用人、察人、识人,那是从地方官员到中央政府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才能,也是最需要掌握的能力。怎样的人可堪大用,不同人要根据其特点物尽其用……这些都不是教出来的,是漫长的政治生涯中磨练出来的。
    长柔公主可以和高官们你来我往不落下风,却也仅止于此,对于帝国,民众更需要的是赵宣。
    尽管如此,她在心里,对这个弟弟的欣赏和感触,也是良多。从弟弟最初向她求助开始,他其实就已经想到了宗室改革、权力继承这一步,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就动摇退缩,即便继承权有可能受到动摇,他也没有因此放弃感情。